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吸收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探究实验
(1)在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个小灯泡进行实验;
(2)某同学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再次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该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05A”字样,其中的“10Ω”指的是 ;
(3)在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端(选填“a”或“b”);
(4)该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该同学立即切断电源,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将 ;同时他还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过小;
(5)在小组同学的协助下,该同学终于完成了电路的正确连接,该同学为了慎重,又将电路检查了一遍,这时他发现,当断开开关时,电压表还有很小的读数,这时才意识到使用电压表之前还必须 ;
(6)闭合开关,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灯会变 (填“亮”或“暗”);
(7)实验步骤:
a.将实验器材检查无误后,按照实验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如图乙所示);
b.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将滑片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动;
c.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将所测数值填入记录表格;
d.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所接的D点不动,只断开C接点,并改接到E接点上,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并将所测数值填入记录表格
以上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一步是 (选填步骤对应符号),其原因是 ;
(8)方法改进后,所得数据记录如下表格,分析该数据可得到结论:
CD两点间的电压UCD/V |
DE两点间的电压UDE/V |
CE两点间的电压UCE/V |
1.4 |
1.2 |
2.6 |
(9)整个实验过程还存在的不足是 .
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如图是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的实验装置,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合金电阻线,a、b、c的长度均是lm,d的长度是0.5m;a、b、d的横截面积相同,c的横截面积比a、b的小;a、c是镍铬合金线,b、d是锰铜合金线.
(1)依次把M、N跟b和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 示数,通过比较 的不同来分析比较b、d两根合金线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其结论是: .
(2)类似步骤(1),依次把M、N跟 的两端连接,可探究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某同学想测得一种不明液体的比热容
(1)该同学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和一块秒表、两支玻璃棒、要完成此实验,他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
器材完备后,该同学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待测不明液体同时加热,每隔5min记录一次水和该液体的温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2)该实验用到了一种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3)设待测液体的比热容为C液,则C液= ;
(4)查比热表可知这种液体可能是 .
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根据(a)图可知,圆柱体物块的质量m= kg;
(2)分析(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 N;
(3)分析 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比较(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 改变;
(5)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 N,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 有关;
(6)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 kg/m3,所用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 ;(只填代码)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 (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