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 ;②密度 ;③颜色 ;④导热性 ⑤导电性 。
某九年级化学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物质接龙即他们之间存在着顺时针转化的关系。
(1)A、B、C、D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1所示。若其中A能够供给动植物呼吸,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且A、B、C、D都含有相同的某一种元素。则A的化学式为,写出D→A、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小明同学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于是设计了图2的反应关系图,其中E、G、M、Q、R也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Q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则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R→E:,反应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
E→G:,反应基本类型:分解反应
(5分)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许多物质都易溶于水,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填“放热”或“吸热”)的原理,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2)用(物质)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下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写出一个符合“氧化物→H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填序号,下同)。
(2)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②碘的原子序数是53
③新鲜蔬菜、瓜果中含丰富的碘元素
④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3)下列生活中的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定这三种纤维,其中灼烧后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纤维是。
①棉花②羊毛③涤纶
(5)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可以用一种盐类物质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写出验满的方法:。
(3)实验室用石灰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选用发生装置B中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下的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
①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②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两种可能;。
某学习小组对硫酸进行如下研究:
(1)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填字母)。
A.加少量水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时间/h |
1 |
1.5 |
4 |
8 |
12 |
24 |
48 |
60 |
|
吸水质量/g |
硫酸甲 |
1.6 |
2.2 |
5.2 |
10.3 |
14.0 |
20.9 |
29.2 |
32.1 |
硫酸乙 |
1.2 |
1.5 |
3.5 |
5.9 |
8.1 |
12.9 |
19.5 |
21.0 |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硫酸甲(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和硫酸乙(硫酸甲与水的按体积比1︰1混和)各10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数据见下表:
①若量取硫酸甲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硫酸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硫酸甲和乙都有吸水性 B.只有硫酸甲有吸水性 C.硫酸甲的吸水性较硫酸乙强(3)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稀释后的稀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等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①将上述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判断其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一个中和反应;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是否存在,请按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