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附加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漂母赐饭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翻译句子。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读完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患:②蹴:
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仪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
【注释】① 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你的。⑥顾:却,反而。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门下张仪( ) (2)掠数百( )
(3)文檄告楚相( ) (4)我顾盗而城!( )
下列各项划线的“以”字与“苏秦自不及张仪”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物喜 B.我日初出远
C.卷石底 D.太医王命聚之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张仪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天下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这归功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张仪主要性格特点。(至少两方面,4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尔素过()(2)既,复呼之()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
(1)
(2)

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②斯人
③以其境过            

A.探求 稍微 冷清 B.探求 没有   冷清 
C.请教 没有 清白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下面划线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  不物喜,不以己悲      其境过清
B.是  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何世
C.去  乃记之而          游人而禽鸟乐
D.异  或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

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张释之执法
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之廷尉属(2)而更之重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读完全文,你觉得张释之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