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08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2010年6月3日,据人民日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谈到导致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时说,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环节不合理造成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成为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根源。二是经济社会体制存在弊端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体制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扩大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差距,成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深层次根源。三是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问题的制约和影响。收入分配体系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领域,时至今日,该系统还存在不少缺陷。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2012年,山东省把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激励全省文化领域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组织开展 “孔子文化”对外展览、展示、传播等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追问。对此,网友的观点可以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认为“高考录取就该公正”
网友“在水一方”: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期待不拘一格录人才”
网友“东方腾龙”: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
网友“曼陀罗”:应该给那些有才华但偏科厉害的学生一次机会。
(1)网友们对国家和高校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哪些道理?
(2)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反正也没人知道我是谁”,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正确行使监督权。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为了讲面子、讲排场,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在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庆典,住星级高消费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有的用公款购买、发放各种代币购物券、代币购物卡等;公家的水、电随意浪费……对于公款公物浪费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公款公物浪费的错误行为。(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各部门要适时发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重要决定等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积极建立社情民意绿色通道,让全体市民不出门、不见面、不上访就可以反映突发事件、生产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通过社会共示、听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1)建立社情民意绿色通道的意义是什么?(8分)
(2)让普通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体现了政治生活什么道理?材料中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有哪些?(10分)
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批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主攻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对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允许看,不争论,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实行联合、兼并。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该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