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 |
《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 B.编年史 文明史观 | C.编年史 社会史观 |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
在英国,自耕农即独立小农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 B.小农经济助推现代化发展 |
C.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 | D.各国小农经济本质上不同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他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
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
1933 年7月上海《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
A.走资本主义道路 | B.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 C.走社会主义道路 | D.走美苏闯出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