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不论是水力还是风力,都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而且水的 多少也受到季节的限制……这样,人们开始研究可以提供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能在任何季节和地方使用的动力机器。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可以看出英国发生了两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强大、稳定、持久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
(3)这场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有何重大变革?试举一例。
(4)这场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
(5)当我们欢呼工业革命发明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充裕与精神上的满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我们的天空不再蓝了,河水不再绿了,这告诫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相继罢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运动是?(2分)
(2)材料二口号中的“国贼”主要指哪些人?(2分,答出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中国工人”代表的是什么阶级的运动?(2分)这体现了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问这场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4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
——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8分)
(2)列举材料二中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这一行动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3) 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列举两项)
(4)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5)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2分)
(6)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使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4分)
(2)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中的什么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以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
材料二:“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改革是由谁来推行的?
(3)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女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19世纪初的歌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织布店的没落主要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此后生产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示意图是谁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