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
材料四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参会的亚非国家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它)使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厂房的轰鸣”是哪一动力机广泛应用的结果?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观察以下图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与实践
请回答:
(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哪场革命?
(2)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事件 |
意义 |
|
革命 |
① |
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
②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
建设 |
“一五”计划 |
③ |
④ |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
中共八大 |
⑤ |
(3)哪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时做出什么伟大决策?哪次会议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从20世纪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及其实践的历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感悟?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口号)?
材料三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3)根据材料三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来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请举出一例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4)材料五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的内容?材料五与材料四描述的改革,其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
(5)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格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四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承认,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上演的勾心斗角,残酷征伐,在欧盟框架的设计下烟消云散,法德这对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宿敌,居然能够一笑泯恩仇,成为欧洲强大和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英国属于哪个军事集团,与之相对抗的是什么军事集团?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其下场如何?
(4)根据材料回答,欧盟的形成有何重大意义?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