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⑴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黄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却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则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其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
⑵盐酸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分别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现有如下三个反应,请指出盐酸在三个反应中所分别表现的性质:
①Zn+2HCl=ZnCl2+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2O3+6HCl=2FeCl3+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HClH2↑+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找出⑵小题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W固体受热分解为三种产物,其产物之间又能发生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试推断并回答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写出W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 + A → W + E + 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T
X
Y
Z
性质
结构
信息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其单质是常见的助燃剂。
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常温下单质气体性质稳定,但其原子较活泼。
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1)写出元素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2)Z单质与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4)元素T与氟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下列能证明该事实的是
a.常温下氟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氟气与T的氢化物剧烈反应,产生T的单质
c.氟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T元素呈正价态 d.比较两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时得电子的数目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族。
(3)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1)工业生产中,该反应通常在高压下进行反应,做出此选择的理由是:

                       
(2)开始时放入1mol N2和3mol H2,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 NH3,若开始时放入χmol N2、3mol H2和y mol NH3,到达平衡后,NH3的物质的量为 3amol,则x=  mol,y=  mol。
Ⅱ、若该容器恒压、绝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在一个与(2)反应前起始条件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3)若开始时放入1mol N2和3mol H2,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 NH3,将b与(2)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利用电化学原理合成氨,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

(4)电极B为
(5)电极A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6)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共10分)化学式为C11H12O4的芳香族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A和D都能发生银镜反应,E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种,A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A有2种可能结构,写出其结构简式
(2)在B、C、D、F、G、I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3)写出D与F在加热和浓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反应类型
(4)除银镜反应外至少选用其它两种实验方法证明D具有还原性,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所选试剂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方法1


方法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