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弟弟的来信 (于心亮 / 文)
⑴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⑵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⑶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⑷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⑸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⑹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⑺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⑻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⑼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⑽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⑾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⑿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⒀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⒁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⒂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泉乡各方面条件很差?请至少答出3点。
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我”“爹”“弟弟”,为什么“弟弟”是文中的“主人公”?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弟弟”的形象。
有人说,第⑴段“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和第⑶段“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玷污了弟弟的形象,应该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结尾“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浪漫而富有诗意。你怎么来理解赏析文末这句话?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到,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要论家境,他的家族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不可能把他唯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靠卖画挣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提倡苦行僧哲学。事实上,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还想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人生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追求精神的富有。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精神栖身于茅屋”的含义。

(2)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加点内容的理解。

这位被尊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3)文章结尾说“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该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回答。

(4)中国也有许多栖身于“茅屋”而追求精神自由和富足的人,他们连同他们的文学作品被传为佳话,请你任举一例,并简要说明。(注:需写出人物及作品名称并简要说明)

(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精神的富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形口袋,可以斜跨在肩上。此外,个人也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除背负行囊、包袱外,在古人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拿物品只是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袋内的物品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容易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东西也很不方便,但因在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贵重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如: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是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查阅的,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也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的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正是因为放在口袋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申出“袖珍”之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之意。

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谈谈它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B.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

C.本文属于生动的事理说明文。

D.文中说明服装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凯里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明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资料搜集。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科。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品的体现。某同学在探访名胜古迹时搜集到以下建筑物的匾额题字:

①贡院——唯才是举 ②孔庙——万世师表 ③岳飞庙——还我河山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内容,请你从文化或历史学科知识等角度任选一组建筑物与匾额题字来解说两者之间对应联系。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大众阅读从少儿抓起

葛竞

①培养民族阅读习惯,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从个体角度来说,阅读不仅帮助少儿认知世界,更是在塑造其人格,为其心灵注入力量,打下人生的底色。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可能保持一生,而且这一阶段的阅读滋养可以影响个体乃至群体心灵的塑造。

②家庭是阅读的起点,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家庭阅读氛围,决定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态度,也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阅读习惯。因此,对家长的阅读引导,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前不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进行了一个公益项目,就是直接对0到3岁幼儿的家长进行家庭阅读辅导,可称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③对于少儿阅读习惯的引导,学校需要与家庭达成共识。小学阶段,阅读和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得比较紧密,容易家校合作。但小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容易陷入娱乐化功利化阅读:或被花哨设计实则庸俗的低劣读物吸引,或只读教辅读物、作文选集,这将束缚阅读视野、降低阅读兴趣,更违背“书籍滋润心灵”的意义。因此,学校老师需要对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培养孩子们判断图书好坏的能力。

④引导少儿阅读也要注意抓时机,抓关键。进入初中后,孩子们往往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学校在此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将事半功倍。而到高中阶段,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着如何在升学和阅读上有效分配时间的难题。这时,有人会放弃阅读,有人转而读纯粹的消遣读物——这正是一个阅读的分水岭。

⑤目前,我国尚有很多少年儿童生活在贫困地区,还有许多是常年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条件有限,文化资源匮乏。令人欣慰的是,针对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书香童年”小书包公益活动,就是将装满书籍与光盘的“小书包”免费发放给贫困地区的3万个家庭,为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提供0岁就开始阅读的条件。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各界资助下,建立起小小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正走进贫困地区推广阅读,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地区的老师也有机会走出来,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如何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这些做法,对于中小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各种知识、健康成长会起到重要作用。

⑥从0岁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小了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规划,大了说,则是一个民族未来的规划。因为只有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金色的阅读种子,将来我们才会有所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1月15日24版,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在第②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些做法”具体指代的内容有哪些?

(4)联系上下文,试简要概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的不同特点。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余之敏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视频验证码。

③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会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其他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④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能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⑥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略有删改)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2)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请你为“验证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3)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说明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选文中提到的视频验证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请简要概括其特点和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