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出关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角度的描写?具体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小说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1)孤不度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陈寿《隆中对》
(2)怀怒未发,祲降于天《战国策》
(3)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5)此人可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寻病终()
(3)深入忘反()(4)可试如水中()
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
(1)具答之()(2)一人便以笠自障()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翻译句子。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乙)段“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什么词相仿。(乙)段中“深山中有人迹”的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
(2)时李元礼有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
为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A.陈韪晚到了一些,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B.陈韪后来才到,听说了这件事。
C.陈韪没有来,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D.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告诉了孔文举。

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3分)

课内文言文:(共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加点字词。
(1)有嘉肴(2)不知其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1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醉翁亭记》里的“太守之乐”是指什么?二十一个“也”字好在哪里?
第三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之乐衬托()之乐,再用()之乐衬托()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