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 D.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A.设立经济特区 | B.设置特别行政区 |
C.成立自由贸易区 | D.开辟经济开放区 |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