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说明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
| C.深海探测技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
|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
|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
|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
|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 A.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 B.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 C.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 D.卢梭的政治学说 |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
|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 B.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
| B.“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
| C.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
| D.“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