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剌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北宋都城东京城内的街巷当中,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和酒楼饭馆之类,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当时的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其情况也和开封城相仿佛。在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内,坊巷只是住宅区,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商店都集中在市里,所有的交易只能在市里进行,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北宋的各大城市中,既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
请思考:北宋城市商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酷爱中国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他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惊奇的发现瓷器上的水痕同样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工匠的神奇技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批瓷器已成为瑞典的国宝。
请思考:中国瓷器是何时开始走向世界的?对欧洲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后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有“丝国”之誉。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器大国”。
请回答:
(1)简述这两种工艺品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
(2)这两种影响巨大的工艺品为什么不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长足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