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
|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
1923年12月,李大钊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图。

在此,李大钊主张( )
| A.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B. |
改良现有社会制度 |
| C. |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
D. |
加强工人阶级团结 |
下表为1912年部分省份纺织工人数量统计表。
|
省别 |
工人数量(人) |
|
直隶 |
772 |
|
奉天 |
850 |
|
江苏 |
35903 |
|
浙江 |
830 |
|
湖北 |
10827 |
|
山西 |
597 |
|
四川 |
58 |
|
广东 |
41871 |
|
广西 |
116 |
|
贵州 |
295 |
注:本表数字系30人以上工厂工人数,且不包括外国工厂工人数。
材料可用于证明,当时中国( )
| A. |
男耕女织传统阻碍工业进步 |
B. |
民族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
|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D. |
洋务企业地域性特点明显 |
《朔方备乘》原名《北徼汇编》(徼,边界),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后意外被毁,1881年才得以整理刊刻。此书虽以传统考据为主,却被视作一部与“新学”“时务”相关的著作而引起士人广泛关注。这折射出( )
| A. |
边疆危机加深促进了学风转变 |
B. |
守旧势力对西学仍有抵制态度 |
| C. |
宗藩关系解体引发了思想革新 |
D. |
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
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

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
| A. |
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
B. |
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
| C. |
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
D. |
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 |
元初,有诗描绘当时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 )
| A. |
大体保留了原有社会秩序 |
B. |
娱乐活动仍旧丰富多彩 |
| C. |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兴盛 |
D. |
通货膨胀依然较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