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中华民国约法》
(注:1914年5月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一手炮制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原则和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扩大其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⑴ 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
⑵ 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
⑶ 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做一评述。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创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上图中的三位政治家都曾获得该奖项: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材料二当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攻击做出评论时,唯独一个人至今却保持沉默。这个人就是许多人都寄以厚望的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却“似乎”认可了以色列现在对哈马斯目标展开的猛烈攻击。他当时说:“如果有人深夜向我两个女儿的卧室扔炸弹,我会尽我所能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预计以色列也会这样做。”而在这之前,他也曾表明,由于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而且长期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很难坐下来和他们谈判。
——《星洲日报》2009年1月6日评论文章
(1)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前哪些因素使巴以和平难以真正实现?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2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的自由,要保障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记》
(1)归纳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2)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 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有哪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
(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兵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材料二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变革。……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种变革主要针对的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