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等欧美国家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错误: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共始终”
材料二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请问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谁?最早向中国倾销鸦片,并牟取暴利的是哪个国家?
(2)从材料中可知“本大臣”对待鸦片的态度如何?1839年6月,在广州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请问这事件是?
(3)鸦片这种毒品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请你为此设计一公益广告词。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1)根据材料一,写出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按照这一口号,主要创办了什么类型的企业?列举其中一个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要改变中国社会的措施是什么?他是哪一政治派别的主要代表?
(3)根据材料三,邹容认为改变中国社会要靠什么?他代表哪一派别的立场?
(4)为了实现人们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发起人是谁?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某班同学准备围绕秦朝的历史,制作专题。
(一)呼之欲出的秦朝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句中的“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秦王扫六合”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二)如日中天的秦朝
(2)小红同学在学习了《“秦王扫六合”》后,自己设计了这样一张“诏书”。 “诏书”展示了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将“诏书”方框中的序号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三)日落西山的秦朝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国家。长年在外服徭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很多,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坐连”等。
请回答:
(3)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时秦朝的什么情况?
(4)秦始皇自以为可以千世万世统治天下,但是最终秦朝仅二世而亡。首先敲响秦朝覆亡丧钟的是哪次起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3)他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的贡献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发现在学习中,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呢?
(5)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6)你能不能再举一些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启发我们做学问呢?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旧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国君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日趋强盛。
(1)卫鞅是谁?
(2)从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和结果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了变法取得了成功?
(4)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是一名秦国人,怎样才能得到政府的奖赏?
(5)你从这次变法中得到什么启示呢?(任达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