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指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先生”指什么?14-16世纪的西欧也兴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科: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法国资产阶级的理想追求。《人权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阅读材科::
恩格斯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根据材料回答:
(1)这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15至16世纪,这次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请写出英国在这个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列出他的两部代表作品。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4年会重演1914年的悲剧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融时报》称,如同1914年前不断崛起的德国与周边邻国发生对抗一样,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与多个邻国,特别是日本发生了争端。
(1)一战爆发之前,德国和欧洲的哪个国家矛盾最深?
(2)中国现在与日本在钓鱼岛,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确有领土争端。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国与邻国的“对抗”与一战时期,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对抗”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由于相互猜忌,不能友好相处,反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后人把修昔底德的这种总结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从世界范围来看,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法国和德国应该是个典范。法国和德国有很深的历史积怨……经过数百年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后,德国和法国人民都深刻地进行反思,认为这样你死我活的对抗下去对双方都是个灾难。于是双方决定重归于好,永不再战……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3)历史上法德之间有很深的“积怨”。请举出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双方两败俱伤的战役。
(4)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法德两国成功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留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这次革命中出现的什么新能源?
(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中国、日本、俄国都开始了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下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的前提下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这场“自救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材料三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农奴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这场“自救运动”受到“严重限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领导日本这场“改革”的人是谁?为了实现工业化,日本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导致材料三中俄国农奴面貌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上述各国的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