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1年3月14日刊载了主题为“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的讨论,下面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讨论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 宿景祥
材料二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毛佩琦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灿荣
材料四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 万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
(3)据材料三、四,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
半成品加工 |
假发制造 |
包装材料 |
组装地点 |
中东国家 |
中国台湾地区 |
日本 |
美国 |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
材料二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触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二
罗斯福宣誓就职遵守工业法规的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新政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永久繁荣”破灭的标志是什么?分析“破灭”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历史影响。(4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材料三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巨变,下图中的三个伟人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改革。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请回答:
(1)除70年代末的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外,在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初的美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形式,列宁和罗斯福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
(2)美国的这种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这三国的改革在农业方面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你认为三位伟人面对困境所进行的改革,体现了他们哪些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