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
GB5461 |
产品等级 |
一级 |
配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以I计) |
20~50mg/kg |
分装日期 |
|
分装企业 |
|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 加入适量;
c 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 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24.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苯酚、乙酸,实验小组对该废液进行探究,设计如下方案:
己知熔点:乙酸16.6℃、苯酚43℃。沸点:乙酸118℃、苯酚182℃。
(1)写出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②中分离B的操作名称是。
(3)现对物质C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实验小组按要求完成实验过程记录,在答题卡上填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现象解释。
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2moL·L—1NaOH、0.1 mol •L—1KSCN、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饱和溴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现象解释 |
步骤1:取少量C放入a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 |
||
步骤2:取少量C的稀溶液分装b、c两支试管,往b试管 |
产生白色沉淀 |
|
步骤3:往c试管 |
C与加入的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
(4)称取一定量的C试样,用水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取此溶液 25.00mL,加入浓度为0.0500 moL·L-1的溴水溶液30.00mL,放置。待反应完全后,加入过量的KI,再用0.11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去Na2S2O3标准溶液11.80mL。则试样中C物质的量的计算表达式为:。(部分反应离子方程式:I2+2S2O32—=2I—+S4O62—)
发酵粉是一种生产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化学膨松剂,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假设】
(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
假设3: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方案与流程】
为探究某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2)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_______ (填化学式)。
(3)另一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
![]() |
1.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 |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另一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为小苏打和碳酸氢铵,为探究其化学式[化学式可表示为nNaHCO3·m NH4HCO3],称取4.05 g该产品在烧杯中溶解后,移入________配成100 mL溶液,用移液管取25.00mL溶液,滴加足量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经干燥,称量为1.25 g。则该发酵粉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NaHCO3:84 NH4HCO3:79 CaCO3:100)
铝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工业上由铝土矿(Al2O3∙3H2O的含量约为85%,其余主要为SiO2、Fe2O3等)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已知拜耳法生产Al2O3∙3H2O的基本原理为:
Al2O3∙3H2O+2NaOH(aq)2NaAlO2(aq)+4H2O,[Al2O3∙3H2O也可表示为2 Al(OH)3]
(1)操作I的名称为,赤泥中除含有铝硅酸盐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有。
(2)为了提高铝土矿的溶出速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任写三点)。
(3)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稀释溶液I有利于Al2O3∙3H2O 结晶的原因____________。
(4)为了析出Al2O3∙3H2O,也可向溶液I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写出生成Al2O3∙3H2O的离子方程式:。
(5)为了回收赤泥附着液带走的有用成分,工业上将用热水洗涤后的洗液用作溶液I的稀释剂,请指出流程图中另一处类似的做法。
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KNO32KNO2+O2↑ Fe(NO3)2
FexOy+NO2↑+O2↑
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分解后的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1)【提纯猜想】
猜想一:铁元素只显+2价;
猜想二:铁元素;
猜想三:铁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
【实验操作】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稀溶液。
(2)【实验现象】实验①;实验②。
(3)【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则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
(4)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同学进行料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空缺部分内容。限选试剂和用品:浓H2SO4溶液、4mol/LNaOH溶液、0.1mol/LBaCl2溶液、带火星的木条、0.1mol/L酸性KMnO4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Fe(NO3)2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分解。 |
,说明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2。 |
步骤2: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 、浓硫酸的洗气瓶, 在最后一个出口检验。 |
,说明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O2。 |
实验三:KNO3中混有Fe(NO3)2,为确定其中铁元素的含量,小组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混合物样品10g,充分加热分解;②将固体产物溶解、过滤,取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3.2g。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废旧电池进入环境后,对人体带来一系列的致畸、致癌、致变等危害。废电池中主要有铜帽(含Cu、Zn)、锌壳、铁片、石墨、填充物(MnO2、NH4Cl),对废旧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为,滤渣的成分为。
(2)填充物用60℃温水溶解,目的是为了加快溶解速率,但必须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其原因是。
(3)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4)碱性锌锰电池的电解质为KOH,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