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室提供的常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四个电路图。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数据如下:
| 电压表示数U/V |
0.6 |
0.8 |
1.0 |
1.2 |
1.4 |
| 电流表示数I/A |
0.18 |
0.24 |
0.30 |
0.36 |
0.42 |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推断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的电路是 图。
(2)另外三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分别出现了下列三种异常现象;
(A)电流表示数有变化,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
(B)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
(C)电流表烧杯
请你判断:按 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A);按 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B);按 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C)。
(3)分析表中数据得到什么结论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一块玻璃板、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这个实验中:
(1)实验时应将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2)刻度尺的作用是.
(3)选用两支同样的蜡烛是为了.
(4)如果把玻璃板换成一般的不透光的平面镜,(选填“能”或“不能”)顺利完成实验.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发现出现两个重叠且模糊的像,原因是.
(6)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是像.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
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B的外侧应该是,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偏折的(选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光(选填“红”或“蓝”).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水的温度/℃ |
90 |
92 |
94 |
98 |
98 |
98 |
98 |
98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3)如图所示,已知S1=0.2米,S2=0.89米,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_____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