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 )
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 |
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
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 |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C.满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需要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半殖民地的体现是( )
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