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中学生设计了一款可进行调节的活动遮阳板,以实现良好的遮阳和采光效果。读图据此回答问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
A.德干高原土地龟裂 B.东非高原动物南迁
C.华北地区忙于种麦 D.珀斯海滩游客稀少
(2)北京同学想借鉴这一设计安装遮阳板,若两地窗户大小一样,为使遮阳板效果更好,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应作的调整有
①若安装高度不变,应缩短遮阳板 ②若安装高度不变,应加长遮阳板
③若遮阳板长度不变,应抬高安装高度 ④若遮阳板长度不变,应降低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13-14题。
|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苏北地区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
|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
|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
图5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
|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
|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
|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
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2011年将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读图4,完成10-11题
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因素是
| A.家庭婚姻 | B.政治 |
| C.难民 | D.经济 |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3、表1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8~9题。

下列有关表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
|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
|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
|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
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
| B.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 C.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
|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1),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2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2中的环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 B.开发水能 | C.保护雨林 | D.退耕还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