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你参与讨论完成下列各题
(1)有些村民取浑浊的河水作生活用水,将浑浊的河水用如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小卵石和石英沙之间的纱布的作用是:_________
(3)有些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5)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___________
(6)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
(1)7个钾原子 。(2)氮气 。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
(4)分析KClO3中氯酸根的构成和化合价,写出氯酸钙的化学式 。
(5)最轻的气体 。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B.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
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f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A、B、C、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
(4).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选用C装置, 若用D装置来收集生成的氧气,
气体应从 (填g或h)通入。
(5).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
67 |
a.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b.相同条件下,实验 (填实验编号)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右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Ⅰ.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Ⅱ.性质:具有可燃性
Ⅲ.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Ⅳ.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写出一条)。实验时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并写出理由。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50℃时,3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乙物质 克。
(3)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 ℃。
(4)若分别将100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5)甲中混有少量的杂质乙,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小明用提纯后的甲固体和水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其操作步骤是: 、称量和量取、 、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Ⅰ.甲固体仍然不纯 Ⅱ.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
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Ⅳ.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