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原文大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致归正。)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的史实发生在什么时候?
(2)管仲采取哪些措施辅佐齐桓公?(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解析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大搞分裂,发动叛乱。从1690年至1696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众叛亲离,服毒自杀。18世纪,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又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镇压。维吾尔族人民积极支持平叛,大小和卓兵败被杀。
材料五: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材料三所引用的话是谁说的?他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粉碎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后,为了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先后设置的管理机构各是什么?
(5)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举一例即可)?

探究题
先进的中国人在一次次战败中也开始了自身反省和探索学习,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篇章。
(1)清政府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它是在哪一“鞭子”下作出的反省和探索?
(2)中国近代化中也实践过资产阶级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但均以失败告终。那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事件是什么?其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作品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3分)
(4)有人说当今“反腐”事关重大,也是关乎党声望和性命的“生死攸关”的大事件之一。那么请问:在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哪个事件是党“生死攸关”的大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题
材料一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材料二 “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 “赔款4.5亿两白银,大沽至北京沿线的炮台一律拆毁,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1)分别写出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什么条约文件?分别是什么战争的产物?
(2)这些条约的签订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这些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国战败,清政府在抵抗这些西方的侵略战中一败再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至少说两点)
(4)对于这些晚清政府的战败事件,你有何感想?(至少说两点)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解决动力方面取得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3)“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5)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
材料二:……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的战争责任条款表明,《凡尔赛和约》的基础在道义上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而且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成为它们活动的温床。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材料四: 在美国倡议下, 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宣言,在宣言中宣布: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会引起的德国深刻不满?这一和约是如何损害中国主权的?
(3)材料四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三国同盟”具体包括哪些成员?该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作用?
(4)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英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其出发点一致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