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③,渡浙江④,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⑤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梁、籍起兵会稽。
注:①项籍:即项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③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东南一带。④浙江:指钱塘江。⑤族:灭族,全族被杀光。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 ②梁以此奇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④剑一人敌,不足学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下列划线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B.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闻者为悲伤 (《观刈麦》) |
C.①佣者笑而应曰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D.①梁以此奇籍②以大易小,甚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富贵,无相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最能体现陈涉少有大志的句子是 ;(乙)中最能体现项羽少有大志的句子是 。
(乙)文中划线句子最能证明陈涉所说的下面的哪一句话?(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B.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衡于虑()
(3)必先苦其心志( )(4)人恒过(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行里许将以遗之哀而与之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饿其体肤入则无法家拂士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任人物的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本文的作者是代的。
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
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清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文中对划线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亡何,其友亡。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A.①wánɡ逃亡 ②yù 语言 | B.①wú 不②yù告诉 |
C.①wú 不 ②yù词语 | D.①wánɡ死亡 ②yù语句 |
下面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之:他 | 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而:却 |
C.且父未尝语我也。且:将 |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故:所以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重诺责,敦风义。译文:。
②卒辇而至之。译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