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①不宜妄自菲薄(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③躬耕于南阳( )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⑤以彰其咎( )翻译下句子。(4 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
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②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国神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②上:指汉成帝。 ③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下亡以益民②使其言是
③固当容之④勿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
久之,文承间①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②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③而士不得裋褐④,仆妾⑤余粱⑥肉而士不厌⑦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①承间:趁着空隙。②三王:指齐国威王、宣王、湣王三代君王。③縠(hú):绉纹纱。④裋(shù,竖)褐:即短而窄的粗布衣服。⑤仆妾:男仆女奴。⑥粱:指饭食。⑦厌:同“餍”。吃饱。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门 下 不 见 一 贤 者②于 是 婴 乃 礼 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欲以遗所不知何人:
②而忘公家之事日损:
③文窃怪之:
④婴许之:与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之子为何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
C.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
D.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②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结合上文,简要谈谈田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题目。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②臣幕择胜燕③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④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⑥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⑦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⑧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⑨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晏元献:晏殊。②许:允许。③燕:同“宴”。④昆:哥哥,兄。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⑤除:任命,授职。⑥谕:告诉。⑦杜:关闭。⑧质:率真。⑨直:只是。(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元献公为童生时()②及为馆职时()
③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④仁宗朝,卒至大用()
(2)选出与“张文节荐之于朝”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 B.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
C.悍吏之来吾乡(《岳阳楼记》) | D.余悲之(《捕蛇者说》)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音节停顿(两处)。
上 益 嘉 其 诚 实翻译下列句子。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结合选文,说说晏殊受重用的原因。
课外阅读(8分)
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③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④。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年老的妇女。④卒业:完成学业。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往见伯乐曰()(2)人莫言()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