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1)概括上述每则材料的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 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思想主张的有什么不同? 简述其产生的背景。(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在这场决斗(指鸦片战争)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


图一196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邮票,全套共4枚,分别是:毛主席在著作;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八路军东渡黄河。
图二 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邮票,全套2枚。
一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另一枚“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

图四: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西欧国国主权
(1)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中纪念抗战胜利的新视角,并分析影响这些新视角出现的因素。
(2)材料二中两幅漫画在该历史主题研究中有何相同的局限性?综合漫画三、四可以推知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