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
(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图1是小华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
(3)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材料: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日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谁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展开的标志是什么?
(2)到___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共有_________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分)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5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2)写出1985年前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
(3)目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2)
(4)结合生活的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二 “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3)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