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 (3分) 

A.上与群臣论盗: 止(禁止)民之所以盗者:为 (成为)
B.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C.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用重法邪:安 (怎么)
D.故人不独亲其(以……为亲)选贤能(和)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上”是怎样的人?
“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花敦颐独与 B.有久不决小大之(《曹刿论战》)
C.濯清涟不妖吾恂恂起(《捕蛇者说》) D.可爱甚番负歌于途(《醉翁亭记》)

翻译下列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

A.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庭下造:到,往
D.使得至前曲直陈:陈述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之酒寓:寄托
C.佳木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快乐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
B.行者休树其一犬坐
C.不知人之乐温故知新
D.醉能同乐安陵君许寡人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 见之 及:等到
C. 焚之 趋:追逐
D. 长必 之 好:喜欢
2.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 B. 以是人多 书假余
C. 美于徐公 D. 光先帝遗德
3.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 "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 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 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4.

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小惠未( ) (2)小信未( ) (3)公将之( ) (4)而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