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语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C.何以战 |
D.必以分人 |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乃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作分析。
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造: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
③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 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 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4)霍邱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地隐然而高。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