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
| C.真理高于—切的信念 |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
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是
|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C.中庸之道 | D.长幼有序 |
“上(唐太宗)謂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茍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茍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存百姓”的思想 | B.虚怀纳谏的胸襟 |
| C.“战而后和”的策略 | D.文德治国的思想 |
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 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
|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 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
|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
|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
|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