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 | 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
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 |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