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11 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KNO3
请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 g/mL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20 mL水,加入5 g KNO3,搅拌,恢复至20℃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X g KNO3,搅拌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5 g KNO3,搅拌
得溶液 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20℃
晶体析出,母液⑤

(4)③中溶液的质量为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         
A.5 g             B.X+5 g           C.X+10 g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下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乙炔(化学式为 C 2 H 2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多种化合物。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氧炔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构件。现在让我们一起对乙炔燃烧(氧炔焰)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还原性气体中混有水蒸汽时,则难以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乙炔燃烧的产物中除水外主要还有哪些物质?
【假设与猜想】猜想:①一定有;②可能有一氧化碳。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两种物质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1)在氧炔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大烧杯,观察现象。
(2)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足量的浓硫酸,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若氧化铜变红,说明有(填写化学式)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若氧化铜变红,则猜想②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2)时,若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此时氧化铜不变红,能否证明猜想②不成立?(填"能"或"不能")。

F e C l 3 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 F e C l 3 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F e C l 2 C u C l 2 )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

实验一:(如图1)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a名称是;步骤③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实验二:该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又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阅读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
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 p H .


F e O H 3
C u O H 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3)如图2,步骤b加入 C u O 消耗溶液甲中的 H C l ,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该实验需要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请将pH试纸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p H
(5) F e C l 3 溶液容易生成 F e O H 3 发生变质,在保存 F e C l 3 溶液时,常向 F e C l 3 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 F e C l 3 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醋酸.

请根据材料与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图中的(填字母)装置.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会用到一团棉花,这团棉花的作用是,生产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阅读资料】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 a 2 O 2 )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 a 2 O 2 + 2 C O 2 = 2 N a 2 C O 3 + O 2 ,潜艇利用该反应原理供氧.
(3)刘丰同学想验证潜艇供氧原理,请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 C O 2 的化学方程式
(4)用如图2装置制取的氧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该在H与I之间添加("甲"或"乙")装置进行气体净化;该实验中,装置H的玻璃管里固体颜色会由浅黄变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