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室西连于中闺 | B.东犬西吠 |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D.北救赵而西却秦 |
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①,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②,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夏,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③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④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笑言,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
【注】:①上舍甲科: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甲科,唐宋科举考试中进士分甲乙科。②符宝郎:官名,掌管玉玺、金银等牌。③提举:掌管。④梓宫:皇帝、皇后的棺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卓:优秀 |
B.致名誉,流辈敛衽致:获得 |
C.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乐:愿意 |
D.以是受知于上云知:赏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 B.则无可还之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C.其荐士于朝 | D.尤长于诗 |
吾其还也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陈与义品行才学的一组是()
①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②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③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④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⑤三月,从帝如建康⑥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与义的先祖居住在京兆郡,从他的曾祖父陈希亮才开始迁到洛阳,故陈与义是洛阳人。 |
B.金人攻入汴京之后,高宗南迁,陈与义到襄汉一带躲避战乱,辗转湖湘等地,过了岭峤。 |
C.陈与义的诗歌清幽深远,曲折有致,高远超迈,纵横凌厉,成就高于陶、谢、韦、柳。 |
D.陈与义容貌庄严恭敬,不苟言笑,他曾向朝廷举荐贤才却不声张,很受读书人的赞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
(2)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以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目则不丽。乘之()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也;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也。”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①。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日:“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节选自《吴子·图国》,有删节)
注:①钧解:胜负不分,打成平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见占隐占:推知 |
B.故当敌而不进当:面对 |
C.参之天时,吉乃后举举:兴兵 |
D.能得其师者王师:老师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观之()目则不丽,乘之()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
A.以于乎 | B.以乎于 |
C.于以也 | D.于于也 |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
B.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
C.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
D.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穿着儒生的服饰去拜见魏文侯,谈论战争话题,遭到魏文侯拒绝,吴起在揭穿魏文侯虚伪面纱的同时,委婉自荐。 |
B.吴起以承桑氏和有扈氏两个国君,均因推崇文德教化,废弛武备,导致国家灭亡的史实,劝谏魏文侯要整治武备,兴兵强国。 |
C.吴起被拜为大将后,与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战绩显赫,威名远扬。魏国向四面扩张领土千里,都是吴起的功劳。 |
D.魏文侯曾经与大臣在朝廷上商议国事,而大臣都比不上他,魏文侯罢朝之后面露喜色,吴起引用楚庄王典故予以劝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
(2)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选自《宋史·李遵勖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名勖,帝益“遵”字 益:增加 | B.升其行为崇钜子行:品行 |
C.遵勖请班 其下 班:排序 | D.构堂引水,环以佳木 构:修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文言文阅读: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à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
B.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
C.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
D.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①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②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④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⑥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
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2)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3)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应博学宏词科,直院①庄夏举自代。
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动,而金人且骄必来矣。第当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若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寿隽愧谢。已而金人果遁。山阳兼帅事青州张林清献铜钱二十万缗,咨夔谓宜以所献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帅乃令输其半,林清亦不复来。
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与之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辞曰:“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寻知龙州。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运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毁邓艾祠,更祠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②,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且乞祠。帝曰:“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轻去?”帝勉留之,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奏:“比 ·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而好乐营缮,亲厚近属,保护旧臣,若未能无所系累。”上在位逾一纪,国本未立,未有敢深言之者,咨夔乞择宗室子养之,并为济王立后。
(节选自《宋史·洪咨夔传》)
【注】①宋代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学士职者称“直院”。②台察:御史台察院的简称。御史台是唐代中央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两位御史中丞为辅佐,下设台院、察院、殿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辟:开辟 |
B.咨夔亟诣寿隽言曰亟:立即,迅速 |
C.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故事:旧例,先例 |
D.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比:近来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洪咨夔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②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③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④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运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⑤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⑥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 |
B.后为成都路通判,洪咨夔拒不阿附崔与之;江油一带的百姓因苦于戍边和运粮之苦,他就请制置、漕运司免除了这些苦役。 |
C.洪咨夔弹劾刚进入御史台察院的王定,主要是因为他诋毁蒋重珍,朝廷贬谪王定后,洪咨夔也随之被提拔。 |
D.皇上在位十二年,风俗没有太大的改变,在大臣们无人敢上书直言的情况下,洪咨夔上奏章,给皇上指出了徇私成风的恶俗。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
②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