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学主张?
答:                                                                             
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往余在吴中,常郁郁无所交,出门至于淮上,临河不渡,彷徨者久之,因与其地之贤人长者相结,而王君起田最与余善,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王君与余同年月生,而长余二十余日,其行事虽不同而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是非好恶无不同者,虽不学古而暗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生八岁而孤,事母孝,事其兄恭,其居财也有让。少为帖括之学,及中年,遂闭户不试。家颇饶,每受人负,折券不较,以是其产稍落,而四方宾客至者,未尝不与之周旋。
当余在太原,而余友潘力田死于杭,系累其妻子以北。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苍头以见王君。王君曰:“我固闻之。宁人尝与我言,潘君力田,贤士也,不幸以非命终。而宁人之友弟,则犹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归也,则曰:“家破矣,可奈何!吾有女年且笄,将婿子。”间二年,耒遂就昏。王君与耒非素识也,特以宁人之友故,而余在远,弗及为之从臾也。
每为余言:“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渐衰,可已矣!幸过我卜筑,一切居处器用,能为君办之。”逡巡未果,而别君之日,持觞送我大河之北,留一宿,视余上马,为之出涕,若将不复见者。乃明年,余遂有山东之厄,而海、岱以南大震,君亦为里中儿所齮齕,意不自得。又明年六月庚午,君卒。
惟君生平以朋友为天伦,其待余如昆弟,而余以穷厄蹇连,无能申大义于诈愚凌弱之日者。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约而不获与之分宅卜邻同晨共夕其终也又不获视其含敛而抚其遗孤。吁,可悲矣!
君讳略,字起田,淮安山阳人。家清江浦之南,卒时年五十七。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
【注】①帖括:科举考试文体名称。②系累:捆绑,拘囚。③宁人:即顾炎武。他原名绛,字宁人。④从臾:同“怂恿”,劝导。⑤齮齕(yǐhé):咬噬。这里引申为毁谤、中伤。⑥含敛:意思是办理丧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过:拜访。
B.每受人负            负:亏欠。
C.迎而舍之            舍:留人居住。
D.逡巡未果         逡巡:滞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君与余同年月生   ②宁人尝与我言
B.①少为帖括之学     ②能为君办之
C.①其居财也有让     ②比其归也
D.①以朋友为天伦     ②而余以穷厄蹇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记述的王略,为人仁爱,乐善好施,视朋友为兄弟,行文凸现了他仁义的品行。
B.本文写王略,在概述他的品性、行为之外,还通过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他的为人及对我的挚情。
C.本文写作者怀念朋友王略,既有敬佩、感激之情,也有自己不能帮助朋友的内疚、痛苦之情。
D.本文语言平实,叙事客观,通篇不事修饰,文章详略得当,体现了作者自如驾驭材料的能力。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开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戚,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 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 法废人慢,当 以威 济:渡过难关。
D. 与若 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 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 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 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奚奴:奴仆。②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③复省:再看。④欻:忽然。⑤阿:母亲。⑥:烟气向上的样子。⑦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长吉之奇甚尽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
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B.①阿老且病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①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云当召长吉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4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捷、聪明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幸:宠幸
D.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益: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填然鼓之。
B.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歧传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济:成功
C.迎入上堂,飨之极欢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讫:完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出行,乃得死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即以实告之皆以美于徐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歧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歧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