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
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 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B.以待四方之游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D.则其为道也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①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6.下列各句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侮:轻慢
B.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数:数说,列举
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还:立刻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D.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4分)译:
(2)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5分)译:
(三)解释文言文实词。
(四)古代诗歌阅读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20.依据选文,说明严羽所认为好诗所必须具备的标准。(2分)
答:
21.列举具备严羽所认为好诗标准的两位盛唐诗人的诗各一篇。(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熹平四年,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①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①将命者:侍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有烧桐以爨者爨:做饭
B.蔡君向来,至门而去向:刚才
C.署祭酒,甚见敬重见:通“现”
D.士大夫多矜救之矜:同情
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蔡邕有“才学”的一项是()
①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②邕乃自书丹于碑
③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④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⑤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⑥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学问广博。他上奏朝廷,要校正《六经》上讹误的文字。朝廷批准后,他亲自书写《六经》并让工匠在太学门外镌刻成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B.蔡邕音乐才华过人。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之声,就知道是良木,制作成琴,果然音质美好;偷听弹琴,竟然听出琴音暗藏杀机。
C.董卓担任司空时,征调蔡邕入朝为官,蔡邕称病推辞。但在董卓严令下,蔡邕只好到朝廷担任祭酒。而董卓却很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是看重。
D.一次无意之中,蔡邕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董卓被杀的不满之情流露出来,因而被王允所杀。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3分)
译文:
②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3分)
译文:
③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4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表率,居大官,奉继亲薛夫人之孝,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小字呼公者。性严谨,居外,下辈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严颜色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世无比。家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者甚众。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知也。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与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进身,始入身,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为善。”乃水部殁,公扶视幼孤,恩事有加,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以身名。族孙立疾病,以女儿托。公廉察鄂州,嫁其孤子,虽箱箧刀尸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
1、下列各组句中“为”字读音、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表率 B、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
C、求公为市宅 D、殊不若且税居为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公而存立者甚众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B、柳应规以儒素进身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所经境内,人不知也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潜与所亲曰秦伯悦,与郑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