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国神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②上:指汉成帝。 ③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下以益民                      ②使其言是                      
当容之                        ④勿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膝书() B.儿()
C.读() D.目视母面()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共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略无处 ()B夏水陵 ()
C沿阻绝() D晴初霜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春冬时/而忘操B不疾也/徐喷
C间千二百里/虫旧曾有之 D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
翻译下列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完成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晚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释
 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斗折蛇行()(2)心之()
(3)潭中鱼百许头()(4)其境过清()
翻译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二)阅读《曾子妻之市》一文,完成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大猪②适:到、去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顾为汝杀彘(2)妻之曰
(3)特与婴儿(4)遂彘也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一处。
曾 子 欲 捕 彘 杀 之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曾子妻之市”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欺之 B.乃记之而去 C.至之市 D.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读完这则故事,你感受最深是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唐雎不使命()⑵大王加惠()
⑶而君逆寡人者,寡人与()⑷长跪而之曰()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物喜,不以己悲 B.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君为长者  D.徒有先生也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⑵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