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西南隅 (2)四闼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1)尝驾黄鹤 ( ) (2)遂以名楼( )
(3)上倚河汉( ) (4)坐窥井邑( )翻译下列各句。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
文中哪几句突出了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古往今来,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佳作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出处不同的)诗。
古文阅读题共15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惟 博 陵 崔 州 平 颍 川 徐 庶 元 直 与亮 友 善 谓 为 信 然。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
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C.①时人莫之许也②闻之,欣然规往 |
D.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悉以咨之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以光先帝遗德光:
(2)好为梁父吟为:
(3)亮躬耕陇亩躬: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译文:: 乙文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答:
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填出第一段中的空白处:
,,参差披拂。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佁然不动()(2) 俶尔远逝()
(3)悄怆幽邃( ) (4)以其境过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选文第②段明写鱼,暗写水,写出了潭水的特点,从描写角度来看,这属于 。(2分)
第②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描写少游鱼动态的句子 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恩塔①[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齐之习辞者也 | B.乃记之而去 |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D.非成祖开国之精神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本语段作者以龙喻明君,以云喻贤臣,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
(3)其真不知马也邪()(4)龙亦灵怪矣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两篇短文通篇说的是物事(龙、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