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
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 (明朝) 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魏)
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元朝) 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传统重农政策:清朝、北魏,元朝)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
|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
|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 B.资产阶级 | C.广大民众 | D.封建领主 |
公元前338年,希腊沦为北方蛮族马其顿的附庸。恩格斯说“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政治腐败 |
| B.城邦民主阻碍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 C.希腊奴隶制民主导致城邦衰落 |
| D.落后民族总是被先进民族的文明所征服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从实质上反映了
|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
|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