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乙】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⑦)
【注释】①遄(chuán):迅速;②擘(bò)翼:张开翅膀;③蹴(cù)起:涌起;④镞镞:同“簇簇”,聚集;⑤辟易:惊退;⑥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⑦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仅如银线 仅: (2)吞天沃日 沃:
(3)轰怒非常 非常: (4)颜始定 颜: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 D.而旗尾略不沾湿。 |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再 近 则 飓 风 逼 之 势 欲 拍 岸 而 上。翻译下列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甲文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
甲乙两文同写浙江之潮,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齐之习辞者也()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③何坐() ④寡人反取病焉()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处)。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是 罪 二 也。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甲文中“王笑曰”你如何来理解楚王的笑?
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
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
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
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离开) |
B.去后乃至(才) |
C.友人惭(感到惭愧) |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
阅读下面短文,说说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①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②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注释】①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②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