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
推动由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和以牛力耕田 |
| B.垦田面积的扩大 |
|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 D.粮食产量提高 |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
|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
|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
|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下图反映了1953年—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 )
| A.“大跃进”运动 |
| B.发展乡镇企业 |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食品工业 |
|
| 数量(家) |
72 |
3 |
193 |
100 |
A.造纸业B.火柴业
C.榨油业D.纺织业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
| 发展状况 |
时代环境 |
|
| 甲同学 |
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
| 乙同学 |
1915年创办申新纱厂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丙同学 |
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 |
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
| 丁同学 |
1936年面粉厂增加到12家 |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