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顾况戏白居易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①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②顾况:当时著名诗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⑴以歌诗投顾况( ) ⑵况戏之( )
⑶有句如此( ) ⑷居亦何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读了此文,你有怎样的感受?
(届山东聊城中考)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 |
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 |
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届山东聊城中考)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届山东滨州中考)
〔乙〕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宽尝行()(2)乃就宽车认之()
(3)何为谢之()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
(届辽宁大连中考)
古之君民① 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④于干隧⑤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民者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D.恣则极物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届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 D.何有于我哉(《<论语>》) |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