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山东滨州中考)
〔乙〕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宽行(          )        (2)乃宽车认之(          )
(3)何为之(           )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以为 扶夷长 ,未到官,追拜会 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 养马,妻执炊爨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 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 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 止辄 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 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皆贱 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伦悉 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不修威仪,亦以此

见:看

D. 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C.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庄子曰:"儵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濠梁:濠水的桥梁。②儵(tiáo)鱼:俗称白鲦鱼。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尽垩 · 鼻不伤

人不知 · 不愠

B.游 · 濠梁之上

苛政猛 · 虎也

C.子 · 不知鱼之乐全矣

宋何罪 ·

D.请循 ·

· 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而斫之

②臣之 · 死久矣

· 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 天下之忧而忧   

· 斯人,吾谁与归?   

③正患无隙以 ·   

④恐后 ·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 ·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 · 大众(帅:元帅)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3)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