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题。①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0°S,20°E | B.20°S,20°W |
C.20°S,60°E | D.20°N,40°E |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
B.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
C.③、④两地的地方时相差80分钟 |
D.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5-49岁 |
C.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 |
D.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 |
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
A.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 B.逐步放宽生育限制 |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 D.大幅提高养老金 |
目前,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增加劳动参与率 |
B.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
C.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
D.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
C.产业转移的影响 |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 | B.常绿硬叶林 |
C.落叶阔叶林 | D.高山苔原 |
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人类活动 |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下列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 流水侵蚀 | B.地壳抬升 流水沉积 |
C.地壳下降 流水沉积 | D.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 |
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运便利 | B.便于农耕 |
C.军事防御 | D.文化传统 |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 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B—海陆间循环②B—陆地内循环③C—海陆间循环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②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