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问题探究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  (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原理。
(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            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B.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C.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图2—1—3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5~6题。

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组织 B.环境恶化
C.经济差异 D.投亲靠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