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材料二: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材料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材料五 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材料三表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奠定了什么政体的基础?
材料四的漫画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五,指出当今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许多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之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有关史实,评论“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摘自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对外开放在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各具有什么特点?
(2)分析各自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变化产生的影响,并据此谈谈你对开放的认识。
假如你是一名中日友好人士,就“面向21世纪,日本如何崛起”的话题给日本友人提一些忠告和建议。(3分)
20世纪30年代,日本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试分析形成这种方式的原因?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