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
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④①②③ |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做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 B.专制制度的松弛 |
C.市民阶层的兴起 | D.社会风尚的变化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