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实验:

他使用了两种瓶来作实验,宽口瓶和鹅颈瓶。两瓶中放入相同的肉汤,并敞口放入同样的环境中(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完全相同),而且瓶内和外界空气都是相通的,放置一周后,宽口瓶中的肉汤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没有腐败。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细菌产生的原因,他设置两瓶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样的实验叫       实验。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填宽口瓶或鹅颈瓶)
(4)本实验说明了细菌的产生是     
A.自然发生的    B.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 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4)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
(5)实验中,①应该为 克,因为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用过的五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过滤得到滤液。
②四只鱼缸分别贴上A、B、C、D标签,并在鱼缸中都加入5000mL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③在A、B、C、D四只鱼缸中,依次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的电池浸出液 。
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加入三条大小和生活状态差不多的小金鱼,定时喂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 ____。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___ ____。
(3)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你认为他们这样得出结论是否严谨?为什么?

(4)请你对使用过的电池如何处理作出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下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甲烧杯放入20只孑孓而非一只是因为: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两个烧杯中,烧杯是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乙烧杯中的孑孓
(5)得出结论: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并设计如下实验:




(1)作出假设是

(2)该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实验。
(4)一段时间,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出的结论是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危害吗?下面是一个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按照探究实验的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2只(大小、健康状况及各种生活状态均相似),老鼠的食物——米饭,水,关小白鼠的笼子。(共6分)
(1)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①取食物两份,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笼子中;②将2只小白鼠分成两组,每组1只,分别放人以上的两个笼子中;③观察甲乙两组老鼠进食的情况;④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其他的方案也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3)这种设计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4)出现的现象:①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5)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处不足,请找出并纠正

(6)你认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