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出售赎罪券 |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791年,制宪议会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法国再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848年,法国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国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变迁的实质是: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 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
C.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 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至议会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
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南京政府就尖锐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从汤因比的话中可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汤因比大力支持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
B.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 |
C.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歌苏颂德 |
D.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即是“人民其内心深处量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 |
1900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指出: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正是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亵渎上帝的态度,其可怕与惊人,真是这个时代或任何其他时代都是无可比拟的……把‘文明之福’推广到坐在黑暗中的我们的弟兄们。总的说来,向来都是很好的买卖。……用聪明谨慎的手段来轻营,是一个聚宝盘。比较世俗人的所玩弄的任何把戏,这里面有更多的钱,更多的领土,更多的宗主权,以及更多的别种利益。”这段话
A.表明马克吐温反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 |
B.表明马克吐温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辩护人 |
C.指出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
D.彻底揭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传教事业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