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 A.反对出售赎罪券 |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
|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强调教化 | B.实行仁政 |
| C.维护周礼 | D.为政以德 |
近年,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
| B.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
|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
|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某同学对下表的解读、分析,正确的有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 1950年 |
1953年 |
1954—1961年 |
1962年 |
1970年 |
|
| 美国 |
14.5 |
49.6 |
40.5~47.8 |
52.3 |
77.8 |
| 苏联 |
15.5 |
25.5 |
26.7~43.6 |
49.9 |
72.0 |
| 日本 |
0.3 |
0.3~0.4 |
0.4 |
1.3 |
|
| 中国 |
2.5 |
2.5 |
0.3~7.9 |
9.3 |
23.7 |
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正式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 A.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 |
| B.援助西欧复兴经济 |
| C.赢得西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
| D.奠定建立北约组织的基础 |
某同学在梳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处?
|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