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答: 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此诗中流露诗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 | B.思归之心 | C.喜悦之意 | D.愤怒之思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似?()
A.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
B.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 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
C.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远到近,层次分明。 |
D.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
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
B.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时速快的特点。 |
C.全诗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稳定。 |
D.“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释】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诗中“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一 鹭 图刘羽(明)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0.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的春景有何特点?对刻画白鹭有什么作用?
诗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第三、四句诗说说“独”“叹”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7.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这首诗的第一句“山月皎如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你认为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